当前位置: 主页 > 创作心得 >

魏碑书法艺术的刊刻者

时间:2014-09-06 23:24来源:未知 作者:宝璞斋书院 点击: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碑书法 艺术作品的刊刻者对书法艺术的传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因其特殊的地位与职业,所以在北魏时期对百工的魏碑书法艺术作品刊刻者管制是十分严格。 一方面,结合刊刻者当时的社会地位,在刊刻者无拘束无思想的影响下,枯燥的刊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魏碑书法艺术作品的刊刻者对书法艺术的传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因其特殊的地位与职业,所以在北魏时期对“百工”的魏碑书法艺术作品刊刻者管制是十分严格。

一方面,结合刊刻者当时的社会地位,在刊刻者无拘束无思想的影响下,枯燥的刊刻造像记在很大程度上湮没了原书写者书写心境,他们以北方刻工独特的用刀技巧,配以方折刚健,露骨的刀锋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或表现对佛的祈愿,或表现枯燥乏味,或表现对社会阶级的强烈不满,亦或是内心的反抗挣扎等,都通过一刀刀的镌刻伴随着沉闷的凿刻声显现在冰冷石壁之上。

不论是刊刻者有意而为之还是不自觉的刊刻,每一刀的凿刻都代表了他们内心的渴望及愿望而更为突出的表现了刊刻者镌刻时的心态。

不得不说,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对造就龙门造像方俊刚健,锋芒毕露,甚至于狞烈的的用笔风格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另一方面,龙门石窟造像记的刊刻和书写多在石窟的洞壁之上,造像记的书刻者需要根据洞壁的不同形状、大小或位置来调整自身书刻姿势,有的需要面壁而作,有的在石窟顶部的则需仰身书写和刊刻……操作难度较大,因此书刻者当时的书写姿势也会影响到造像记书刻的优劣。比如刊刻在显著位置的,或者主要为王公贵族书刻的造像记,一般都较为完整整齐,书刻精细、美观;如若造像记的位置不显明,或者是为普通信众所刊刻的造像记,书刻水平明显不一致。

还比如说龙门二十品中《郑长猷造像记》(公元 501 年)、《侯太妃造像记》(公元 503 年)等因其位于古阳洞洞窟的顶部并不方便细致观看,再加上书刻难度较大,使得整体书法风格较其他造像记更显得随意而为之,字型也一改规整紧结,趋于散漫潇洒。这种有别于表面上王公贵族整齐划一,细致精到造像记的魏碑书法艺术的书法风格,追求自然随性的风尚洞窟顶部书法风貌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书刻者对造像题记本身工作乏味的厌倦。心理的不满情绪又无处宣泄,都寄托在了造像记的魏碑书法书写和刊刻上。

可以说,对于魏碑书法艺术的坎坷者,北魏造像记的书刻者对北魏龙门造像的书法审美特质的形成有着紧密的联系,直接影响了龙门造像记的书法艺术风格。

在动荡的民族融合下,众多无名书手和工匠刻手在文化压制等特殊时代背景和创作条件下,或为谋衣食或出于反抗挣扎而又无奈的情绪而共同呈现出一反南朝靡弱书风,开创北魏魏碑书法艺术方硬、桀骜不屈的书法形态。


(责任编辑:宝璞斋书院)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