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时代里,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又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它有什么优势,又有什么劣势呢?
其实,站在世纪门槛边的中国人,今天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胸怀,海纳百川,博取众长,向着二十一世纪迈进。要说到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先回首百年风云,中国人在继承传统文化并汲取他民族文化精华以建设现代化的历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留下无数令人反思不已的话题。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人,由于历史传统的厚重积淀,自从跨人近代以来,一直未免于步履精姗,进程迁缓;但是中国人,又由于百折不挠的坚毅自信,至终也不会甘于落后,放弃进步。 溯自近代中西文化发生冲撞以来,无数有识之士,为了祖国的进步与昌盛,上下古今,八方求索,苦心研讨,著书立说,用以沾溉世人,启迪后学。 回顾历史,我们固然常一常涌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感哨;瞩目将来,又不能不时时记取先民“温故而知新”的教诲。那么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姿态又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呢? 在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七十年代末期,严冬方去,秋春未来,百废待举,中国书法也从长期高压和摧残中勃起,一时颇具中兴气象,一时也涌现了很多的书法大师出现。可是对于中国书法文化艺术,由于多年与传统的隔绝,使众多写字爱好者根本不清楚字应如何写、照什么样子写,才配称为书法;炫己扬才之徒,求名求利心切,不耐下帷苦学,妄想走偏锋,靠新奇怪丑惊世骇俗,以求一夜成名;崇西媚洋的民族文化虚无论者,掇拾西人之皮毛,用各种新潮理论来比附、审视甚至批判传统书学书艺;更有妄自尊大之徒,卑视前人如鄙展,师心自运,以创新和个性为名,行鲁莽灭裂之实。遂使本已不绝如缕的书法传统更加晦暗不明,飘摇于风雨之中。等等的这些现象和弊端也随着时间不断的推进而不断涌现出来,这是作为新时代,作为肩负继承传统文化并汲取他民族文化精华以建设现代化重任的青年,我们应该要做到的还有很多很多。 其实,要做好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我个人觉得要做到以下两点才算是可以的:一是书法应师笔不师刀,二是今人可以看到毫不走样、下真迹一等的影印法帖,可以不受法.帖翻刻失真之误导。 学帖有流弊,学碑又何尝没有?北朝人刻碑,一刀下去,很少修饰,有人赞美它得天趣,但和用笔写出来的字就大有距离,学魏有成就的人不算多,却首先把学书一的基本功丢掉了,写的横不平,竖不直、撇不是撇、捺不是捺。 这两条一从分析书法要素立言,一从学书条件立论,虽然卑论无高,却实在击中近代书坛的痛处。这个或许就是在警醒着更多的书法艺术学者对中国书法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创新。 (责任编辑:宝璞斋书院) |